零、前言:
本篇文章基本上每月都會更新,如果對您有幫助,歡迎隨時回來看一下。螢幕規格太多,找不到喜歡的螢幕嗎,還是說想了解螢幕卻不知道從何下手,這篇文章可能可以幫到你。我只是一個喜歡打電動、喜歡研究電子產品的玩家,內容可能不是很完整,也可能缺乏一些專業,不過還是希望能幫助到各位讀者。
一、預算:
螢幕一分錢一分貨,如何在預算內選擇最好的產品?即使宣傳規格一樣的螢幕,價格和實際體驗也有高低之分,有些體驗是宣傳規格看不到的,購買之前建議尋找開箱評測或是相關的資訊。
二、尺寸&比例:
常見有25、27、32和32吋以上,25吋為主流競技用尺寸。螢幕尺寸前需考量自身使用環境,如桌面大小、解析度、GPU性能。解析度越高,同尺寸內的像素就越多,像素密度就越高,畫面也會較為清晰、細膩,像素密度過低,則會看起來較為模糊。像素密度單位為PPI(Pixels Per Inch),通常過高或過低都不好,不過過低的負面體驗較為明顯。解析度、GPU性能說明則會另外補充。
螢幕比例常見有16:9、21:9、32:9,主流為16:9,21:9、32:9多為曲面螢幕。
桌深建議:
像素密度:(圖源 Mykola Lytvynenko - Dreamstime.com)
三、解析度:
以16:9為例,常見有1920x1080、2560x1440、3840x2160,俗稱FHD、2K、4K,不過這些俗稱不算正確,應要稱為2K、2.5K、4K。解析度越高,畫面越細緻,GPU性能需求也越高,購買前需評估GPU性能、目標更新率以及使用場景決定。
尺寸與解析度搭配建議:
- 1080p:24~25吋
- 1440P:27吋
- 2160p:32吋以上
如果是以3A高畫質60幀以上或FPS遊戲144幀以上 ,以下為解析度對應的GPU性能,為參考用,實際仍需考慮其他配備以及遊戲等設定為主。
- GPU性能RTX 4060 Ti(含)以下、RX 7600(含)以下,建議選擇1080p螢幕
- GPU性能RTX 4070以上、RX 7700 XT以上,可以考慮1440p螢幕
- GPU性能RTX 4070 Ti S以上、RX 7900 XT以上,可以考慮4K螢幕
參考影片:相同配備在不同解析度的表現 (影片來源 Testing Games - YouTube)
四、面板技術:
分別有TN、VA、IPS,面板與組裝廠優先選擇臺灣廠,臺廠製造雖然比較貴,但是實際表現通常比較出色,災情也往往比較少。如果需要懶人包建議移動到
十四-Q4
文章推薦:尋找台製品-製造廠整理 (文章來源 星河電腦螢幕資訊分享站)
面板技術簡單對比 (文章來源 星河電腦螢幕資訊分享站)
參考影片:面板技術的比較 (影片來源 Hardware Unboxed - YouTube)
五、顯示輸入接口:
通常為HDMI和DP。通常優先選擇DP,能夠更完整支援螢幕的功能。但是購買DP線要注意,需選購經過認證或原廠附贈的訊號線,否則可能對電腦或螢幕會有影響。
文章推薦: "不正確的DP線"可能造成問題甚損壞? (文章作者 starmoonall - 巴哈姆特)
參考影片:A卡N卡I卡,顯示接口比較 (影片來源 PoorPlayers窮玩組 - bilibili)
六、反應時間:
各家沒有統一測試標準,所以宣傳規格當參考就好,如果在乎反應時間可以去找開箱評測。
反應時間:(圖源 msi.com)
參考影片:顯示器的1ms反應時間其實是個騙局? (影片來源 硬件茶談 - YouTube)
七、G-sync or Freesync:
同步螢幕和顯卡輸出頻率的技術,改善畫面撕裂以及畫面延遲,支援取決於你的GPU廠商,N卡G-sync(NVIDIA)、A卡Freesync(AMD),有些螢幕則兩者都能兼容。不過個人建議不要使用這類功能,因其副作用會增加輸入延遲,或多或少都會影響使用體驗。
G-sync:(圖源 asus.com)
參考影片:G-sync與Freesync工作原理 (影片來源 硬件茶談 - YouTube)
八、畫面更新率:
刷新率越高,畫面越流暢,輸入延遲更低。建議先查詢官網或面板數據,確認是否為OC(超頻)達成的,螢幕OC有很大機率會影響使用體驗。
刷新率差異:(圖源 Christopher Harper - cgdirector.com)
九、平面or曲面:
建議優先選擇平面,除非面板規格有一定等級的差距,否則曲面很少有優於平面的情況,並且曲面螢幕有畫面偏移的問題,會影響畫面的精準度,競技玩家需要特別注意。曲率數字越小彎曲越大,例如1500R比1800R還要彎。
曲面缺陷:(圖源 Maarten Baert - linustechtips.com)
十、位元深度:
也稱作色深,色深越高,色彩還原度越好,建議挑選原生8bit以上的。
色深舉例: (圖源 Denis Kozlov - the-working-man.org)
參考影片:色深是什麼? (影片來源 硬件茶谈 - YouTube)
十一、HDR:
可以理解為讓顯示畫面更接近真實。大部分主流螢幕都有HDR400認證了,雖然HDR400不能說是完整的HDR(其標準很容易通過),但是有比沒有好,反之沒HDR400認證的,在沒有其他特殊條件下則可以考慮不選擇。目前即將推出新的規範,等確定使用是再更新給各位。
DisplayHDR:(圖源 displayhdr.org)
十二、色域&色準:
色域主要有sRGB、AdobeRGB、DCI-P3。色域%數越高顏色越飽和,一般使用者建議選擇sRGB99~100%的螢幕,並開啟螢幕本身的標準模式或sRGB模式,專業創作者需了解自己的需求並挑選相對應色域標準的螢幕。windows10目前只運行在100%sRGB,sRGB超過100%即為過飽和,會讓顏色過於鮮豔,雖然過飽和在大部分人眼裡看起來比較討喜,但是容易出現色偏的情況,色偏到一定程度反而是不利於使用的。順帶一提色準值為Delta-E,數值越小顏色越準確。
Delta-E<1 頂級
Delta-E<2 好
Delta-E<3 還行
Delta-E<5 普通(不建議)
Delta-E>5 不建議
色域關係圖:(圖源 硬件茶談 - YouTube)
參考影片:色域和色準是什麼? (影片來源 硬件茶談 - YouTube)
色域是越廣越好嗎? (影片來源 硬件茶談 - YouTube)
十三、其他:
旋轉、升降、壁掛、接口數量及種類、喇叭、量子點、Fast IPS等功能,視自身需求選擇。
十四、問答:
Q1:如果預算不夠我該一次捏上去買想要的螢幕還是先買爛的頂替?我該買頂級的螢幕還是高CP值的螢幕?
A1:我會推薦先存錢,生活比較重要,等存夠了再買心儀的螢幕。除非你是專業工作者,螢幕是你吃飯的工具,不然高CP值螢幕的優先度都高於頂級的螢幕,當然也不能一昧追求CP值犧牲了螢幕的體驗。
Q2:我仍然螢幕尺寸沒什麼概念,我該怎麼挑選?
A2:其實螢幕尺寸建議現場看過,看得舒服比什麼都重要,上面的圖表只是建議,給無法現場挑選螢幕或網購的人參考用的,再綜合自己使用目的、硬體能力、桌面大小、錢包深度等來決定要如何購買。
Q3:我沒辦法決定我的解析度、刷新率,我該怎麼選?
A3:回答跟上一題,看得舒服、使用目的、硬體能力、對應搭配的尺寸,然後再看看你的錢包。不過,競技遊戲玩家建議還是以FHD高hz螢幕為主。
Q4:面板有更簡單的懶人包嗎?
A4:MiniLED=OLED>
Q5:依上面的內容來說,反應時間似乎不重要?
A5:正確的說法應該是,商品標示的參考就好,反應時間本身還是很重要,具體數值建議相關評測。
Q6:依上面的內容來說,Sync功能看起來豈不是很多餘?
A6:我個人認為是,不過有比沒有好,起碼在需要時能多一個選擇。
Q7:我該怎麼在色域與色準取得平衡?
A7:以sRGB來說,優先追求99~100%,再追求色準。
十五、推薦螢幕
以下推薦螢幕型號、價格以原價屋為主,僅供選購參考,順序以價格較低優先排列,非官方數據以rtings及displayspecifications為參考。如果沒有在上面的代表在通路上已經較難購買,或是遜色許多,也有可能是資訊還不夠多,暫不推薦。
1440p 27~28吋:
- ACER VG272U W2,IPS、240 Hz、HDR 400、99%sRGB、友達(臺灣)面板,$5688。
- ACER XV272U W2,IPS、240 Hz、HDR 400、99%sRGB、友達(臺灣)面板,$5688。
- ACER XV272U F3,IPS、300 Hz、HDR 400、DCI-P3 90%、群創(臺灣)面板,$6999。*10bit(8+frc)設定不明 *HDMI 2.1
- ASUS VG27AQM1A,IPS、240Hz、HDR 400、DCI-P3 90%、友達(臺灣)面板,$7988。*10bit(8+frc)設定不明
- ASUS XG27AQDMG,OLED、24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 、135%sRGB、DCI-P3 %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17888。
- MSI MAG 271QPX QD-OLED E2,OLED、24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 、138.4%sRGB、Adobe RGB 98%、DCI-P3 99.1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17900。*10bit *HDMI 2.1
- GIGABYTE MO27Q2,OLED、24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 、DCI-P3 99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17900。*10bit *HDMI 2.1
- ASUS PG27AQN,Ultrafast IPS、360 Hz、HDR 600、130%sRGB、DCI-P3 98%、友達(臺灣)面板,$21888。
- GIGABYTE AORUS FO27Q3,OLED、36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 、DCI-P3 99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22900。*10bit *HDMI 2.1
- ACER X27U F3,OLED、48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、DCI-P3 95%、LG(韓國)面板,$23999。*10bit *HDMI 2.1
- ASUS XG27ACDNG,OLED、36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、135%sRGB 、DCI-P3 99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24888。*10bit *HDMI 2.1
- ACER XB273U F,IPS、360 Hz、HDR 600、DCI-P3 95%、△E<2、友達(臺灣)面板,$25999。
- DELL AW2725DF,OLED、36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 、100%sRGB、Adobe RGB 99%、DCI-P3 99.3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26888。*10bit *HDMI 2.1
- MSI MPG 271QRX QD-OLED,OLED、36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 、138%sRGB、Adobe RGB 98%、DCI-P3 99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26900。*10bit *HDMI 2.1
- Samsung S27DG60,OLED、36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 、DCI-P3 99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26900。*10bit *HDMI 2.1
- ASUS PG27AQDP,OLED、48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、135%sRGB、DCI-P3 99%、LG(韓國)面板,$29888。*10bit *HDMI 2.1
4K 32吋:
- BenQ EX3210U,IPS、144 Hz、HDR600、Adobe RGB 99%、DCI-P3 98%、友達(臺灣)面板,$16888。*10bit(8+frc) *HDMI 2.1
- ASUS XG32UQ,IPS、160 Hz、HDR600、100%sRGB、Adobe RGB 99.5%、DCI-P3 99%、△E<2、友達(臺灣)面板,$17888。*10bit(8+frc)設定不明 *HDMI 2.1
- MSI MAG 321UP,OLED、165 Hz、HDR True Black 400、138.2%sRGB、Adobe RGB 97.5%、DCI-P3 99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25900。*10bit *HDMI 2.1
- MSI MAG 321UPX,OLED、24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、138.2%sRGB、Adobe RGB 97.5%、DCI-P3 99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28990。*10bit *HDMI 2.1
- ASUS PG32UQXR,IPS、144 Hz、HDR 1000、169%sRGB、Adobe RGB 99%、DCI-P3 96%、臺廠面板,$29888。*120hz下10bit(8+frc) *HDMI 2.1 *Mini LED
- ACER X32 X3,OLED、240Hz、HDR True Black 400、DCI-P3 99%、LG(韓國)面板,$29900。*10bit *HDMI 2.1 *FHD 480 Hz
- MSI MPG 321URX,OLED、24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、138.2%sRGB、Adobe RGB 97.5%、DCI-P3 99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29900。*10bit *HDMI 2.1
- GIGABYTE AORUS FO32U2,OLED、24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 、138.2%sRGB、Adobe RGB 97.5%、DCI-P3 99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29990。*10bit *HDMI 2.1
- MSI MPG 321CURX,OLED曲面(1700R)、24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、138.2%sRGB、Adobe RGB 97.5%、DCI-P3 99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30900。*10bit *HDMI 2.1
- ACER X32 FP,IPS、144 Hz、HDR 1000、Adobe RGB 99%、友達(臺灣)面板,$31999。*120hz下10bit(8+frc) *HDMI 2.1 *Mini LED
- ACER X32 X,OLED曲面(1700R)、24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 、100%sRGB、DCI-P3 99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33900。*10bit *HDMI 2.1
- MSI MPG 322URX,OLED、24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、138%sRGB、Adobe RGB 98%、DCI-P3 99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33900。*10bit *HDMI 2.1
- ASUS PG32UCDM,OLED、24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 、100%sRGB、DCI-P3 99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35888。*10bit *HDMI 2.1
- GIGABYTE AORUS FO32U2P,OLED、24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 、DCI-P3 99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35900。*10bit *HDMI 2.1
- SAMSUNG S32DG80,OLED、24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 、DCI-P3 99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36900。*10bit *HDMI 2.1
- ASUS PG32UCDP,OLED、24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 、100%sRGB、DCI-P3 99%、LG(韓國)面板,$37888。*10bit *HDMI 2.1 *FHD 480 Hz
- LG 32GS95UV,OLED、24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 、DCI-P3 98.5%、LG(韓國)面板,$38900。*10bit *HDMI 2.1 *FHD 480 Hz
- DELL AW3225QF,OLED曲面(1700R)、24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 、100%sRGB、DCI-P3 99.3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39900。*10bit *HDMI 2.1
32吋以上特殊解析度及比例:(排版依尺寸,可能比較亂)
- MSI MAG 341CQP,(21:9) 3440*1440,OLED曲面(1800R),175 Hz、HDR True Black 400、139.1%sRGB、Adobe RGB 97.8%、DCI-P3 99.3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20900。*10bit *HDMI 2.1
- MSI MPG 341CQPX,(21:9) 3440*1440,OLED曲面(1800R),24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、139.1%sRGB、Adobe RGB 97.8%、DCI-P3 99.3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23900。*10bit *HDMI 2.1
- ACER X34 X,(21:9) 3440*1440,OLED曲面(800R),24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、DCI-P3 99%、LG(韓國)面板,$26999。*10bit *HDMI 2.1
- Gigabyte MO34WQC2,(21:9) 3440*1440,OLED曲面(1800R),24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、DCI-P3 99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29900。*10bit *HDMI 2.1
- LG 34GS95QE-B,(21:9) 3440*1440,OLED曲面(800R),24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、99%sRGB、DCI-P3 98.5%、LG(韓國)面板,$33900。*10bit *HDMI 2.1
- ACER PG34WCDM,(21:9) 3440*1440,OLED曲面(800R),24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、135%sRGB、DCI-P3 99%、LG(韓國)面板,$39888。*10bit *HDMI 2.1
- ACER X39,(21:9) 3440*1440,OLED曲面(800R),24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、135%sRGB、DCI-P3 99%、LG(韓國)面板,$32999。*10bit *HDMI 2.1
- ASUS PG39WCDM,(21:9) 3440*1440,OLED曲面(800R),24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、135%sRGB、DCI-P3 99%、LG(韓國)面板,$35888。
- *10bit *HDMI 2.1
- MSI MPG 491CQP,(32:9) 5120*1440,OLED曲面(1800R),144 Hz、HDR True Black 400、146.11%sRGB、Adobe RGB 98%、DCI-P3 99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33900。*10bit *HDMI 2.1
- Gigabyte CO49DQ,(32:9) 5120*1440,OLED曲面(1800R),144 Hz、HDR True Black 400、153.1%sRGB、Adobe RGB 125.2%、DCI-P3 99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35900。*10bit *HDMI 2.1
- MSI MPG 491CQP,(32:9) 5120*1440,OLED曲面(1800R),24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、146%sRGB、Adobe RGB 98%、DCI-P3 99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36900。*10bit *HDMI 2.1
- Samsung S49DG93,(32:9) 5120*1440,OLED曲面(1800R),24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、DCI-P3 99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36900。*10bit *HDMI 2.1
- Samsung S49CG95,(32:9) 5120*1440,OLED曲面(1800R),24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、100%sRGB、DCI-P3 99.5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42900。*10bit *HDMI 2.1
其他可考慮:(排版依尺寸,可能比較亂)
- ACER KA242Y G,FHD、IPS、120Hz、99%sRGB、京東方(中國)?面板,$2588。*8bit(6+frc)
- MSI PRO MP251 E2,FHD、IPS、120 Hz、99%sRGB、京東方(中國)?面板,$2988。*8bit(6+frc)
- ACER VG240Y X1,FHD、IPS、200Hz、99%sRGB、惠科(中國)面板,$3188。*8bit(6+frc)
- MSI G244F E2,FHD、IPS、165 Hz、122.88%sRGB、Adobe RGB 94.4%、DCI-P3 92.05%、惠科(中國)面板,$3588。
- MSI G255F,FHD、IPS、180 Hz、99%sRGB、華星光電(中國)面板,$3990。
- MSI G255PF E2,FHD、IPS、180 Hz、99%sRGB、華星光電(中國)面板,$4290。
- ASUS VG252Q Z,FHD、IPS、240 Hz、HDR 400、99%sRGB、友達orLG面板,$5699。
- ASUS VG259QM,FHD、IPS、240 Hz、HDR 400、99%sRGB、友達(臺灣)面板,$6920。
- DELL AW2523HF,FHD、IPS、360 Hz、99%sRGB、友達(臺灣)面板,$9789。
- BenQ GW2791,FHD、IPS、100 Hz、99%sRGB、面板不明,$2888。
- ACER VG270 G,FHD、IPS、120 Hz、99%sRGB、京東方(中國)面板,$3288。*8bit(6+frc)
- Gigabyte GS27F,FHD、IPS、165 Hz、105%sRGB、面板不明,$3588。
- Gigabyte GS27FA,FHD、IPS、180 Hz、105%sRGB、面板不明,$3588。
- ACER SA272U E,QHD、IPS、100 Hz、99%sRGB、京東方(中國)面板,$3888。
- ACER VG270Y X1,FHD、IPS、200Hz、99%sRGB、惠科(中國)面板,$3888。*8bit(6+frc)
- AOPEN 27KG3 X1,FHD、IPS、200Hz、99%sRGB、惠科(中國)面板,$3888。*8bit(6+frc)
- MSI G2712F,FHD、IPS、180 Hz、面板不明,$3988。*10bit
- MSI MP273QP E2,QHD、IPS、100 Hz、HDR400、99%sRGB、Adobe RGB 93%、面板不明,$3990。*10bit
- MSI MAG 275F,FHD、IPS、180 Hz、105%sRGB、面板不明,$4290。*10bit(8+frc)
- BenQ EX2710S,FHD、IPS、165 Hz、DCI-P3 93%、友達(臺灣)面板,$4688。
- ACER XV271U M3,QHD、IPS、180 Hz、DCI-P3 95%、面板不明,$4999。
- ACER XV272U V3,QHD、IPS、180 Hz、HDR 400、DCI-P3 95%、面板不明,$4999。
- ACER XV272K V3,UHD、IPS、160 Hz、HDR 400、DCI-P3 95%、友達(臺灣)面板,$8999。*10bit(8+frc) *HDMI 2.1
- ACER XV272K V5,UHD、IPS、160 Hz、HDR 400、DCI-P3 95%、友達(臺灣)面板,$9999。*10bit(8+frc) *HDMI 2.1 *FHD 320 Hz
- ASUS XG27UCG,UHD、IPS、160 Hz、HDR 400、130%sRGB、DCI-P3 95%、友達(臺灣)面板,$12888。*10bit(8+frc) *HDMI 2.1 *FHD 320 Hz
- BenQ EX271U,UHD、IPS、165 Hz、DCI-P3 95%、群創?(臺灣)面板,$19888。*10bit
- ASUS PG27UCDM,UHD、OLED、240 Hz、HDR True Black 400 、145%sRGB、DCI-P3 99%、三星(韓國)面板,$37888。*10bit *HDMI 2.1
十六、參考資料&推薦網站:
評測&資料網站: